60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51年前,与西迁人一样有着西迁精神的老一辈汉医人为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义无反顾的奔赴到大西北的秦岭脚下,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心血和青春,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汉医精神”。
在挖掘支援三线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一辈汉医人的典型事例的座谈会上,原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党群办主任周绍泰同志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千。他说:建院初期医院职工队伍主要由四批人员构成:第一批是1968年分配到医院的39名66届医疗系本科毕业生和1名保定医专的大专毕业生(眼科医生),本科生分别来自于北京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广东中山医学院、湖北医学院、沈阳医学院、吉林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重庆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等12所高等医科大学。这一批毕业生是医院开诊以后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撑起了医院的一片天,当时医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远近闻名。当年除了医生以外,还分配到医院14名护理专业的中专毕业生,分别来自西安医学院护校、西安市卫校、宝鸡市卫校等3所中专学校。另外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局还选派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1名副院长和1名医师、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1名医师、齐齐哈尔市第三医院1名主治医师、齐齐哈尔市药品检验所1名药师到我院工作,支援三线建设。第二批是1971年分配到医院41名汉中老三届插队知青,第三批是1972年汉中劳动部门下文招收10名随迁子女、家属。第四批是1973年省机械局下文招收分配10名支援襄渝铁路建设的学生。
他回忆道:我是1971年进院的,当初只有20岁,进院时医院正在搞基建,当初建成的只有一栋二层楼的单身宿舍和一层楼的门诊部,住院楼和家属楼都还没有建成。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时候不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职工,进院报到后大家都是搬运工,每天早上上班,我们41名知青就在刚建好的门诊部门前集合,由当时的院领导,给我们安排当天的卸车任务。医院基建施工用的砖、水泥、沙子等都是医院解放牌大卡车拉的,车一到医院,大家都一拥而上,排成一字队形传递搬砖,齐心协力的搬运、卸车。由于工作量大,每隔几天就要换一双帆布手套,在那些建院的日子里,大家总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是大伙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建成医院,为本系统厂矿职工家属和周边的百姓服务。
在大家的努力下,医院建起来了,可是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才恢复高考,在此期间,没有医护专业的学生可以分配。医院除了医生队伍人员充足外,护士仅有十几名,医技人员也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运转。为了解决这个燃眉之急,医院开始了“一专多能”的道路。就拿我来说,我进院后的工种是后勤的一名水暖工,除了本职工作外,先后学会了开车、放射科拍片、洗片等技师工作。我经常是天还没有亮就开着医院的武汉嘎斯车去汉中买菜,回到医院吃完早饭后上午到放射科拍片子、洗片子,下午又去干自己水暖工的本职工作。另外还有口腔科的知青陈建荣,也是除了在口腔科上班,还学会了开车兼干医院司机的工作,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一专多能”的道路,使医院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创业时期。
我记忆中有四个人对我影响深远,第一位是我的水暖工师傅田冠勇,早年毕业于安徽合肥化工学院,是一名大学本科生。他为人随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爬高上低,重活脏活抢着干,当初老医院的上下水都是他带着我们干的。他不但教我们学安装技术,还教我们做人。第二位是我的学开车的师傅张大华,他是一位复原转业军人,在部队是汽车连的一名连级干部,建国初期,他曽出生入死,参加过剿匪。为了响应医院“一专多能”的号召,他一边教我们学开车,一边带领我们到汉中四号信箱拉砖,到勉县黄沙河坝拉沙子,而且每次卸车他都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边带领我们干。他为医院培养了一支司机队伍,解决了建院期间司机总量不足的困难。第三位是我在放射科的师傅王鸿恩,他是广东中山医学院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放射科主任,医院第一届工会主席。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我们上理论课,还定期带领我们到病房结合具体病例给我们耐心讲解。第四位是吴云起书记,还记得当时他家住在汉江工具厂,每天早上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医院上班。为了争取资金搞医院基本建设,常常背着一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色帆布包(文革时流行的一种挎包),袋子里装一些干粮,去省城主管部门要钱。他通过软磨硬泡,给医院争取到了好几笔资金。还有一次我们安装一条下水管道,医院的水泥用完了,当时离完工就差一点点水泥,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二天早上上班就从汉江工具厂用自行车给我们驮回了半袋水泥,保证了施工按期完工。
最后,他说在医院整整工作的四十年里,亲身经历了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医院在历届院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下,已经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在隶属西安医学院和新的综合门诊部、住院大楼建成后,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老一代汉医人,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无比自豪。(周绍泰口述 杨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