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专题之讲好汉医故事(一)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专题之讲好汉医故事(一)
 

党建工作  加入时间:2018/12/3 16:22:19      点击:313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突然撤走在华专家,中断对华援助,并在我国北部边境线上陈兵百万,随时准备进犯我国。与此同时,美国侵略越南,直逼我国,并在我国东南沿海怂恿蒋介石搞所谓“反攻大陆”,我国受苏美两国南北夹击,时局剑拔弩张,形势动荡不安。开国领袖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大三线建设方针。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建国以来第一次最大规模的以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为主的中国大三线建设,拉开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序幕。
根据退休干部马成山老师讲述:他于1968年3月份进入医院,所谓的医院只不过是桌面上的一沓纸张,是一份份的请示、批文罢了。和他同一批进入医院的还有39名66届医疗系本科毕业生和1名保定医专的大专毕业生,14名护理专业的中专毕业生1名副院长和3名医师和1名药师。他们其中很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条件优越的一二线城市奔赴秦岭脚下,来到祖国内地的深山峡谷中,他们组成了医院的第一批领导班子和医疗团队。在那特殊年代,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大家在油毛毡棚里开会工作,雨天外面大雨、棚内小雨,晴天外面太阳灸烤、棚内热气袭人。就在小小的油毛毡棚里开始了医院建设工作,让一沓一沓的纸质文字变成了一块一块的砖砌起成的墙面和屋舍。
马老师说让他最记忆犹新的是:医院选址在了新沟桥公社硙里大队第一生产队,医院70年开建施工所用的砖,水泥、沙子等都是医院用解放牌大卡车运输的。医院最早的房屋都是职工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当时所有人员不分职位职别,拉建材的卡车一到,大家就凑上前去,井然有序的当着搬运工,一车的砖4-6个人8分钟就全部卸掉。当时,去往医院的路上需要过条河,河上的桥根本无法承载车子的重量,同时对于周边的患者来看病也是一大问题,为了方便交通,大家伙一晚上没有眨眼,卯足劲在第二天早晨,一座崭新的水泥桥便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那个年代里,为了建成医院,大家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人都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除了微薄的46元工资和出差的3元补助外常常都是往里面贴钱。
他们顶烈日、战严寒,战天斗地,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建成了初期的汉江职工医院,并于1972年12月开诊。
为国家三线建设,老一辈的汉医人长期扎根在了汉中这座褒河古镇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浇灌出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他们与西迁人一样有着西迁精神,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汉医人,告诉我们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真正含义。(文/图 杨静)
老一辈汉医人
部分退休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