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汉医精神 薪火相传】系列报道(一)坚守儿科医者情,39载从医路
 
 
【汉医精神 薪火相传】系列报道(一)坚守儿科医者情,39载从医路
记我院儿科医生屈文耘

党建工作  加入时间:2023/9/2 13:50:56      点击:648

【开栏语】在秦巴深处褒河, 美丽山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为“汉医人”他们牢记初心,逆行出征;大医精诚,笃行不怠;爱岗敬业,仁心仁术……为了铭记他们,致敬榜样,营造氛围,激发力量。即日起,我院将推出汉医精神· 薪火相传  系列报道。

 屈文耘,女,汉族,200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副主任医师,曾任儿科主任。

 她,多年来,除完成门诊、病房等日常工作外,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风雨天,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夜半三更,始终坚持夜间巡视病房,她熟知每个患儿的病情。在守护儿童健康中坚定从医初心,在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中践行医者使命。

初心不改,筑梦儿科医者情

她是出生在北大荒的第一代,年幼时生活在黑龙江友谊农场,邻居的叔叔是一位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儿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

上小学时,遵照“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去了连队卫生所,开始接触针灸,因此一个当医生的梦便在她的心中萌发。1978年因父母工作调动来到汉中后就读于汉中地区卫生学校,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无论是在跟随父母到连队还是在高考结束面临接替母亲银行工作或是继续上学的选择时,她都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毅然而然地选择了从医路。还记得她拿到派遣证时,激动地睡不着觉,骑着自行车跑了十几公里到了医院(原汉江职工医院)。当时院区内有一栋刚刚投入使用的四层住院楼,由简易平房构建的门诊室和一排三层小楼。从此她穿上了她向往已久的白衣,开启了自己的从医路。

铿锵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

卫校毕业后的她加入了儿科这个大家庭。在那个年代,门诊挂号费只有1角钱,住院费十几元,可是农村、山区的患儿常因费用问题住不起院。她总是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帮助。为了更好的服务患儿,她曾多次在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学习与医学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层次,以便在治疗和减轻患儿病痛的同时,能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及健康知识指导。39年来,她从一个初出学校的医学生成长为现在人人敬仰的儿科专家。

厚植担当做患儿生命的守护者

在圈内,儿科被戏称为“哑科”,但是于她而言,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在从医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一切“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CT、彩超、血液分析仪器等只有大医院才有,基层看病基本靠体温计、压舌板、听诊器、血压计等基础的医疗设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凭借着聪慧、细心、好学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1989年夏天一名2月龄的婴儿,家属对孩子的病史无法说清楚,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她经过仔细地观察、细致地查体,考虑是化脓性脑膜炎,成功的对其进行了腰椎穿刺术,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一个多月的治疗里每6小时要静脉注射一次青霉素。在没有留置针,各项设备都不完善的年代里,护理操作的难度和家属的配合程度可想而知。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儿治疗35天后康复出院。

1993年的冬天,一名2月龄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心脏增大无杂音,心衰难以纠正,她考虑合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后经上海新华医院心脏彩超确诊。上海医院的医生对她的诊断大为惊讶道“一个小地方的职工医院能够诊断出这个病,实属难得。”经过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患儿心脏大小恢复了正常。

还有1995年的夏季,一名四岁的女孩因中毒性菌痢,出现感染性休克,入院时血压为0/0,昏迷、脑水肿、循环衰竭,她立即抢救并请来外科医生进行了大隐静脉切开术,双路输液、扩容、抗感染等处理,一周后康复出院......

30+6周,体重1350g的早产儿到小月龄的婴儿,从幼儿到学龄儿童,她服务了一代又一代的患儿,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为患儿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与时俱进,以实干笃定前行

2002年,她担任儿科主任,面临科室发展的重重困难,从科室管理到业务发展,从人员梯队建设到人才培养,从患者治疗到新生儿室建设,从业务能力提升到新技术项目拓展,方方面面她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她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赢得了科室人员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她在兼顾管好科室,日常诊疗,病房夜班的同时还承担起了医生的带教任务。对于重危病人她总是逐一交代关注的重点事项,认真地审核每一项医嘱。同时,她不忘对护士的强调、嘱托,对家属的解释、叮咛。每天早交班前,她都会深入病房查看患者的情况,然后再去门诊接诊。多年养成的习惯,让她风雨无阻的坚持每晚去巡视病房,就连儿子中考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坚守在病房抢救病人到次日凌晨一点才回到家里。每年冬天,患儿剧增,楼道加床已经成为了常态,电话常常半夜想起,有时刚躺下又要起来,一晚上要折腾好几次,爱人也非常理解她的工作,常陪着她值守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年的冬季,她桡骨骨折但又放心不下患儿们,仅仅休息了三天就带着沉重的石膏托,忍着疼痛肿胀加入了临床第一线,和大家一切满负荷的运转。儿科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她带领的儿科团队稳步发展。

2020年,儿科相继开设了儿童保健门诊、新生儿无陪护病房、中医儿科门诊,病床数也由最初的18张扩展到如今的40张,医务人员增加至23名,医疗设备在不断更新,重症的救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服务患儿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3月,科室被评为汉中市临床重点专科。

20岁来到医院,从一名医学生到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再到201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琐碎的工作中,一份挚爱,一份责任撑起了39年的坚守,如今已是花甲之年,退出了管理岗位,继续着她忠爱的儿科事业。她说“我亲身经历了儿科的发展,儿科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一辈汉医人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要将儿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